克罗地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继续更新中...
国家概况
代码 |
|
国旗 |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蓝三色。旗面中间绘有国徽。克罗地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脱离原南斯拉夫独立,上述新国旗是1990年12月22日开始启用的。 |
国徽 |
为盾徽。盾面由25个红、白相间的方格组成。盾徽上端有一个风格化的王冠,王冠由五个小盾组成。从左至右五个小盾上的图案分别为:一弯白色新月和一枚黄色六角星;蓝、红相间的条带;三个饰有王冠的黄色狮子头;红角红蹄的山羊;一只貂和一颗六角星。国徽来自9世纪的克罗地亚古老王国的标志,五个小盾象征当时王国的五个省区。 |
地理 |
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西北和北部分别与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接壤,东部与塞尔维亚和黑山(即以前的南斯拉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为邻,南濒亚得里亚海。地形分三部分:西南部和南部为亚得里亚海海岸,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长1777.7公里;中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东北部为平原。气候依地形相应分为地中海式气候、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
首都 |
萨格勒布(Zagreb) |
面积 |
面积56538平方公里。 |
语言 |
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 |
宗教 |
主要宗教是天主教(信教人数占总人口的76.6%)。 |
人口 |
457万(1997年)。主要民族是克罗地亚族(78.1%),其他为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捷克族等。 |
历史 |
6世纪末7世纪初,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定居。8世纪末和9世纪初,克罗地亚人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10世纪建立了强盛的克罗地亚王国。1102至1527年处于匈牙利王国统治之下。1527至1918年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直至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12月,克罗地亚与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后,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合并。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克成为六个共和国之一。1990年5月,克举行二战后首次多党制大选,克民主共同体获胜执政。同年12月,克通过新宪法,规定克为主权和民主国家。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同年10月8日正式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此举引起克境内塞尔维亚居民的武装抵抗。1992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克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聚居区派遣联合国保护部队。1992年5月22日,克罗地亚加入联合国。 |
其他 |
|
货币概况
主币名称 |
克罗地亚第纳尔 库纳(KUNA) |
标准符号 |
|
辅币名称 |
|
换算方式 |
|
纸币面值 |
|
铸币面值 |
|
铸币质地 |
|
其他补充 |
|
克罗地亚货币
克罗地亚第纳尔,克罗地亚政府在1991年12月份决定发行自己的货币——克罗地亚第纳尔,在随后爆发的战争中,克罗地亚通货膨胀剧烈,克罗地亚第纳尔在1993年秋天被迫退出流通领域。随后,克罗地亚发行了新的货币——库纳(KUNA),根据克罗地亚的民族传统,在公元11世纪的时候,貂皮是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支付的,克罗地亚13、14世纪的钱币上经常可以看到貂鼠(kuna)的形象。克罗地亚经济形势稳定之后,库纳在1993年冬天面世,1库纳等于100利帕,发行的硬币有1,2,5,10,20,和50利帕和1,2和5库纳的纸币。(1美元约合6.4库纳)克罗地亚币不是国际流通货币。克罗地亚1994年5月30日起就改用库纳了,兑换率是100克罗地亚第纳尔=1库纳,也就是10万第纳尔等于1000库纳,按照1欧元约等于7.3库纳换算,相当于大约1370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