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 20列弗 1991
正面:保加利亚古代壁画《新娘杰希斯拉娃》(Desislava)
背面:世界文化遗产——博雅纳教堂Boyana Church。纸钞正面的这幅壁画就在这座教堂内
壁画《新娘杰希斯拉娃》
《新娘杰希斯拉娃》(Desislava)是保加利亚博雅纳教堂Boyana Church内的一幅古老的壁画。

博雅纳教堂Boyana Church

中文名称: 博雅纳教堂 英文名称: Boyana Church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编号: 544-001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Ⅱ) (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报告
博雅纳教堂位于索菲亚郊外,它由三座建筑物组成。东边的教堂建于公元10至11世纪。中间的卡约兰教堂包含两座重叠的圣殿。教堂内部有绘制于1259年的壁画,这些壁画是中世纪绘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博亚纳教堂是保加利亚著名的东正教教堂,位于维托沙山麓索菲亚南郊的博亚纳村。这座在外国入侵者留下的废墟上修建起来的教堂,中世纪时曾是皇宫的一部分,如今它已是保加利亚独立、文化、繁荣的象征。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全世界首批5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之一。
博亚纳教堂实际上是由3座教堂组成。尽管其建造年代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却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建筑整体。3座教堂的平面均呈正十字形,上面建有圆屋项,外表装饰富丽,其中两个最古老的教堂还用陶瓷片进行了装饰。
东教堂建于10~11世纪,象征着保加利亚民族的诞生;西教堂建于19世纪,标志着经过长期异国统治后保加利亚艺术的复兴;中教堂则是根据卡洛扬大总督的命令于1250年左右修建的,所以又称"卡洛扬教堂"。在经历了长期的封建战争后,是卡洛扬使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重新强盛起来的。在这个教堂里,有卡洛扬大部民督夫妇和保加利亚沙皇康斯坦丁·阿森夫妇的肖像,其形象生动逼真,神态安详。
博亚纳教堂最著名的则当属它的壁画,其中尤以《最后的晚餐》和圣像画最为著名。这些画由一位佚名的画家于1259年绘成。尽管当时基督教的教规十分严厉,画家还是大胆地采用了自由的表现形式。壁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众圣徒、卡洛扬和皇族成员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动,不再是因袭的、刻板的偶像,而是有个性和有特色的人物,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且十分接近当地民间艺术,是中古保加利亚艺术最杰出的成就。
博亚纳教堂中最好的壁画可以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著名画作相媲美,有的专家还认为博亚纳教堂的壁画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从壁画上看,尽管拜占廷的影响十分明显,但依然带有保加利亚民族艺术的浓厚的色彩。实际上,自11、12世纪起,拜占廷艺术传统逐渐为保加利亚艺术所取代,由此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世纪的艺术宝库,而博亚纳教堂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为保护博亚纳教堂的文物古迹,保加利亚政府对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保持建筑物干燥、安装空调系统、禁止在其周围修建其他建筑、对其进行加固等,使这座教堂焕发了青春。

保加利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地理:位于南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西邻南斯拉夫和马其顿,南部分别与土耳其、希腊接壤,北邻罗马尼亚,东濒黑海,境内平原、丘陵、山地相间分布。
国名释义:以民族名称命名,意为”叛逆者”。
别称:玫瑰之邦。
国歌:《亲爱的父母邦》
国花:玫瑰
面积:111912平方千米
人口:847. 3万(1992年)。
民族:以保加利亚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5%,其他有土耳其、吉普赛、马其顿等族。
宗教: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语言:保加利亚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索非亚(Sofia)。主要城市:普罗夫迪夫、瓦尔纳、布尔加斯。
货币:列弗。
历史:公元前2000年起,色雷斯人在此居住。公元7世纪末,古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在多瑙河流域建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1018年后,先后受拜占庭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1878年独立。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战败国。1944年建立祖国阵线政府。1946年9月15日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9O年11月15日改为现名。
国旗:白色象征和平与自由;绿色象征农业与国家主要财富;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这三色旗启用于1878年,白、红两色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的传统颜色,绿色取代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的蓝色。
国徽:雄狮象征主权,表现1876年反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斗争。盾徽上是类似十四世纪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君主的王冠;底部是橡树叶装饰;饰带上的文字为“团结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