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20000里亚尔 2009
正面: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高领袖和武装力量总司令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 1902-1989
背面: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Al Aqsa Mosque

阿克萨清真寺 Al Aqsa Mosque
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两大清真寺之一。圣殿山上另外一座清真寺是萨赫莱清真寺 Al Sakhra Mosque
阿克萨清真寺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部的圣殿山上,是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圣寺。“阿克萨”在阿拉伯文中意为“极远”,这个名称来源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一次神奇的登霄夜游七重天的传说。伊斯兰初期,阿克萨清真寺曾一度被定为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公元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攻克耶路撒冷后加以重建。并派乌巴德·本·沙米特担任巴勒斯坦第一任大法官,其坟墓座落在清真寺东墙外。公元705年至709年,伍麦耶王朝哈里发阿布杜·马立克·本·麦尔旺及其子瓦利德,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780年清真寺毁于地震,后经多次翻修,得以保持完整面目。932年,阿巴斯王朝第19任哈里发嘎希勒斥巨资重建,使用方块条状石料砌筑墙壁,庄重伟岸而坚固,高大厚实,千年不朽。在古代神圣的建筑物均是石头所砌。
公元11世纪初增建了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大圆顶,镏金装饰,高高矗立于蓝天碧空,在耶城的骄阳下熠熠生辉,更是庄严辉煌。改建后,礼拜大殿长90米,高88米约30层楼高,宽36米,殿内耸有53根大理石圆柱,49根大理石方柱,擎撑着屋顶,整体建筑显得高大宏伟,气势壮观。大殿可容纳5000人礼拜,节日会礼时,沙里夫大院可供万人礼拜。
1300年,欧洲基督教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曾将寺内一部分改为教堂,另一部分当作骑士团的营房和武器库,大殿旁边建了一长溜马厩。1388年,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萨拉丁,率领阿拉伯联军从十字军手中收复了耶路撒冷圣城,萨拉丁下令全面重修阿克萨清真寺,用彩色马赛克镶的非动物图案,装饰了圆顶内穹,重建了“米哈拉布”(凹壁),用名贵木材精制了一座“敏拜尔”(宣讲台),安放在大殿一侧。寺内还另辟一处长方形礼拜殿,内有大小厅堂各一间,大厅称阿齐兹厅,小厅称宰凯里亚厅,装饰极为华丽,内有凹壁,称宰凯里亚凹壁,据悉此是当年宰凯里亚先知礼拜、坐静、参悟、赞主之处。
清真寺的北门有一座高大的门廊,系阿尤布王朝苏丹伊萨于1217年所建,由7个独立的拱门组成,每一座拱门又与清真寺大殿的一扇门遥遥相对。寺前广场上有“卡斯”水池,为人们礼拜前作小净用。在寺内大院中,还有一些辅助性的伊斯兰建筑,如纪念先知登宵的建筑物登宵圆顶亭。标志圣寺大院中心位置的顶圈圆顶亭,由哈里发麦尔旺建造。麦尔旺殿廊,在寺院的东南角,其中有一段系建于地面以下的拱顶长廊,为节假日礼拜的人提供一条地下通道。远寺古地道,位于寺的东半部,连接圣寺前庭院和圣寺南墙的双道门。该地道古代通南边的伍麦叶王宫,现封闭不开放。大金门建于伍麦叶时代,有两个拱顶大厅,一个通向圣寺的仁慈大门,一个通向忏悔大门。大学者安萨里(1058年至1111)任清真寺伊玛目期间,曾住在门楼上,完成了巨著《信仰的科学》。1969年8月清真寺部分建筑曾因大火被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