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20000盾 2006 塑料钞
尺寸:136X65
首发日期:2006年5月17日 亚洲
正面: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民 、国徽
背面:世界文化遗产地--会安古城之--来远桥
目录编号 |
字冠范围 |
发行量/发行价 |
签名 |
性质 |
3R1 |
不详 |
不详 |
---- |
2006年版流通钞 |
说明:越南所有的塑料流通钞的字冠后(数字的前2位)的2位数字代表发行年份.

世界文化遗产地--会安古城之--来远桥Japenese Covered Brigde
会安位于越南中部岘港市郊秋盆河北岸,会安江入海口的附近,距岘港市区约30公里,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方大港。
来远桥位于世界遗产地——会安古城西面的小河上。这是一条日本式风雨桥。桥修得像一座亭子,可避风雨,古色古香,已有过百年的历史。
公元5世纪,会安是古代占婆国的著名海港,名为“大海口”。也就是说,会安作为一个海港城市,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古代会安港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发展-全盛-衰落等四个阶段。其中,发展与全盛阶段是会安港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里,来自中国、日本、东南亚及南亚各国的商船都在会安港进行贸易交流,会安港则名列当时东方各大港的前茅。同时,该港还是古代占婆国使节前往中国进行朝拜的启航港。从公元15世纪起,荷兰、葡萄牙、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在会安港设立商站。各国商船经常出入会安港口。其中,尤以中国的商船最多,有时一次竟多达上百艘。中国商船带来的商品有锦缎、纸张、毛笔、铜器、瓷器、陶器、银器、金币、银锭、铝、铅、硫磺,而从会安则购回胡椒、糖、木材、香料、鱼翅、燕窝、犀牛角、象牙、黄金、蚕丝等当地土特产。后来,随着商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中国商人就在会安购买地皮,建筑房屋,作为销售商品和收购货物的场所。会安是最早出现旅越华侨的城市。在会安城中,中国式的建筑物到处可见,而且保存得很完整。既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也没有因为修建高楼大厦而拆迁。城里有完整的华人聚居的街道,亦称唐人街。唐人街里建有观音庙、关帝庙等中国式的庙宇。其中最突出的是福建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琼府会馆、客家会馆和五帮会馆。这些会馆建筑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古色古香。
会安城里的街道和各民族风格的建筑物颇具特色,这些建筑一般都是由参差不齐的山墙、彩色鸳鸯的瓦盖顶、用硬木做成的柱椽、门扇建成的房屋组成的深宅大院,而且大多前门通街道,后门边河岸停泊码头。这些建筑都是红墙绿瓦,在竹丛和热带阔叶树的掩映下,这座千年古城装扮得绚丽多姿。
会安城内除大部分为中国式建筑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法式古典建筑和庭院式建筑群,这些 法式建筑大多数外形漂亮、美观、线条优美,外墙则装饰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塑像,颇具艺术价值。城内还有不少有越南民族特色的优美建筑。会安是一处著名的文化色彩浓郁的国际商业港,是一处保存极其完好的亚洲传统贸易港的典范。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东南亚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东侧,国土南北狭长,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部和南部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千米。国名释义:历史上曾称大越、安南、南越,后改称越南。国歌:《进军歌》。面积:329556平方千米。民族:有60多个民族,其中京族占89%,其余为岱族、傣族、高棉族、芒族等。宗教:一半以上居民信奉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高台教和好教等。语言:越南语为官方语言。首都:河内(Ha Noi)。主要城市:胡志明市、海防、岘港、顺化。货币:越南盾。历史:公元前4世纪已有部落居住在红河中下游地区。公元10世纪后始建独立的封建国家。1803年定国名为越南。1858年法国入侵,1884年沦为法国保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2日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同月法国入侵。1954年7月20日法国被迫签订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线为界,北方获得解放,美国则取代法国对南方实行殖民统治。1975年5月1日南方全部解放,同年南北统一。1976年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现行宪法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越南共产党是领导国家、领导社会的唯一力量”、“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988年12月22日,八届国会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删去了宪法中指明攻击中国、日本、美国和法国的词句。现在越南也在进行经济改革,并有一定成效。我国与越南发展势头良好。与中国1950年1月18日建交。
国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为长方形,其宽度为长度的三分之二,红底中间有五角金星。红色象征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五角星象征越南共产党;五角星的五角分别象征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及青年等社会各阶层。

胡志明Ho Chi Minh (1890—1969)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又曾改名为阮爱国,1890年5月19日出生于越南中部义安省南坛县黄稠村外祖父家,在金莲村父亲家长大。父亲阮生辉考中副榜,靠教书为生,担任过官职,后迁到南部当大夫,是个爱国的汉学家。胡志明自幼就有赶走法国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十五岁在顺化国立学校读书时,已经参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动,为一些爱国志士做联络工作。但他不赞成那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依赖外国乞求独立的主张。1911年初,他辍学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学校当教员,不久到了西贡。他期望能到西方国家观察学习,以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1911年底,胡志明取名阿三,到法国联合运输公司的商轮“拉都舍·特莱维勒都督”号上当厨师助手,从此离开祖国,到过欧洲、非洲、美洲的许多国家。他靠做伙食管理员、帮工杂役、烧锅炉、旅馆待役、园盯洗印照片等维持生活。他学习外语,广泛接触民众,访查各国民情,观察世界,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和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掠夺。
1919年初,凡尔赛和平会议召开时,胡志明取名阮爱国,代表在法国的越南爱国者,向各国代表团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提出了著名的各民族权利的八项要求。要求法国政府承认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权。但是,巴黎和会并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要求,胡志明认识到要赢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被压迫民族首先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越南人必须自我解放。他用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一点钱把八项要求印成传单,广泛分发,并邮口越南。从此,阮爱国的名字在越南就成为爱国的旗帜了。
1924年12月中旬,胡志明化名李瑞从苏联来到中国广州。他在广州同越南著名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家潘佩珠多次讨论越南革命问题,建议修改越南国民党党章,使之更革命化。潘佩珠认为他的意见符合新形势,很快接受了他的意见。胡志明在广州举办越南青年训练班,是主要讲课人。中国共产党的刘少奇、彭湃、陈延年等同志也为他们讲过课。他创立了越南青年同志会,其领导核心是共产团,出版《青年周刊》作为机关报。他还参加成立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包括越南分会。他在广州各个训练班的讲稿,集成《革命之路》一书由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宣传部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胡志明化名胡光到中国南方桂林等地区,同越党中央取得联系,准备条件回国活动,法国于1940年6月沦亡后,日本于9月占领印度支那北部,越南局势发生急剧变化,1940年12月底,他回到越中边境,举办干部训练班,以《解放之路》作为教材。1941年2月8日,回到高平省北坡,取名秋翁,召集党中央会议,培养干部和直接指导在高平省成立救国会的试点工作。
1942年8月13日,他化名胡志明,到中国去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联系,刚到广西省靖西县就被地方政府逮捕,从此他在广西各地十三个县的十八个监狱里被监禁了十三个月,他受尽摧残和折磨,不得温饱,牙齿脱落,头发灰白,面容憔悴,他写了一百多首诗,以后以《狱中日记》发表,1943年9月10日从柳州监狱获释,随即同当地的越南各民族主义救国组织取得联系。同时,他恢复了与党的联系,准备回国继续领导革命1945年5月德国败降以后,日本法西斯侵略势力奄奄一息,越盟已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胡志明及时指出,总起义条件已经成熟。根据胡志明建议,8月13—15日党的全国会议在宣光省新潮举行,决定立即发动全国总起义。
8月16日,胡志明主持召开了国民大会。出席会议的有越南各政治党派、人民团体,民族、宗教的代表和归国越侨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和越盟总部关于总起义的主张,决心在盟军进入印度支那以前夺取独立。大会选出以胡志明为主席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作为临时政府。胡志明发表《总起义号召书》,号召全国同胞立即行动起来,“以我们的力量解放我们自己。”
越南人民在胡志明领导下胜利地发动了八月革命,解放了越南全国。8月26日,他带病来到河内。9月2日,在河内巴亭广场五十万人的群众集会上,胡志明代表临时政府宣读《独立宣言》,庄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经过全国普选,1946年3月举行的越南第一届国会一致推选胡志明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兼政府总理。1951年2月举行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越南劳动党,胡志明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1954年,胡志明作为越南党政领袖,领导越南人民为保卫革命政权而斗争,取得了抗法战争的伟大胜利。1954—1965年,领导越南北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现统一祖国的斗争。六十年代,领导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战争。但是,长期动荡艰苦的革命生涯严重损害了胡志明的健康。1969年9月3日,胡志明因严重的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