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纳达
Grenada

继续更新中...
国家概况
代码 |
|
国旗 |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四周为宽度相等的红色宽边,上下宽边中各有三颗黄五角星;红色宽边内的旗面为两两相等的四个等腰三角形,上下为黄颜色,左右为绿色。旗面中央为红色小圆地,内有一颗黄五角星;左边的绿色三角形中有一颗肉豆蔻图案。红色象征全国人民的友爱精神,绿色象征该岛国的农业和丰富的植物资源,黄颜色象征该国有充足的阳光。七颗五角星代表全国的七个教区,该国居民大多数信奉天主教;肉豆蔻图案表示该国的特产。 |
国徽 |
中心图案为盾徽。一个黄颜色十字将盾面分为四部分,黄十字代表该国居民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十字中心交叉处有一只帆船,是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格林纳达;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黄色狮子,表明该国与英国的联系;右上角和左下角有肉豆蔻和香蕉图案,为该国的主要农作物。盾徽上端为饰有花冠的头盔和花环;左侧为灰色犰狳和可可树,右侧为红睛蓝鸽和椰树,代表该国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基部为起伏的山峦环抱着蔚蓝的火山湖,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写着“顺从上帝的旨意,我们从事建设,如同一个人前进”。 |
地理 |
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最南端,由主岛格林纳达及卡里亚库岛、小马提尼克岛等组成。 |
首都 |
圣乔治(St. George’s) |
面积 |
344平方公里。 |
语言 |
英语为官方语言。 |
宗教 |
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
人口 |
约10.2万,其中,黑人约占85%,混血人种占11%,白人及其他人种占4%。英语为官方语言。 |
历史 |
格林纳达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498年被哥伦布发现,1650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762年被英国占领。1763年根据《巴黎条约》,法国正式将格转让给英国,1779年由法国重占。1783年根据《凡尔赛条约》格林纳达归英国所有,从此沦为英国殖民地,1833年成为向风群岛政府的一部分,由英国女王委任的向风群岛总督管辖。1958年格林纳达参加西印度联邦,至1962年该联邦瓦解。1967年格林纳达取得内部自治,成为英国的联系邦,1974年2月7日宣布独立。 |
其他 |
|
货币概况
主币名称 |
东加勒比元 本站简称为:元 |
标准符号 |
|
辅币名称 |
分 |
换算方式 |
1元=100分 |
纸币面值 |
|
铸币面值 |
1、2、5、10、25、50分和1元 |
铸币质地 |
|
其他补充 |
|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ECS)
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Eastern Caribbean States,简称OECS)现有9个成员国,包括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格林纳达、蒙特塞拉特、圣基兹与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7个正式成员和安圭拉(英国殖民地,尚未独立)、英属维尔京群岛2个非正式成员。秘书处设在圣卢西亚首都卡斯特里。 成立背景: 西印度群岛联合体(West Indies Federation)解体后,东加勒比地区分别于1966年和1968年先后成立了西印度群岛协作国部长理事会(WISA,West Indies Associated States Council of Ministers)和东加勒比共同市场(ECCM, Eastern Caribbean Common Market),随着本地区岛国于60-70年代纷纷独立,为加强各国间的相互团结与合作,东加勒比地区7个岛国于1981年6月18日在圣基兹与尼维斯签署了《巴斯特尔条约》,成立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即OECS,后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安圭拉先后于1984年和1995年分别成为非正式成员。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ECCB)
东加勒比中央银行(Eastern Caribbean Central Bank, 简称ECCB)成立于1983年10月,总部设在圣基兹与尼维斯,是东加勒比地区8个岛国的货币管理机构,也是它们的中央银行。这8个成员国是安圭拉(未独立)、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格林纳达、蒙特塞拉特、圣基兹与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与格林纳丁斯(除英属维尔京群岛外的所有OECS成员国)。ECCB的职能包括发行在这8个成员国范围内的单一流通货币-东加勒比元(Eastern Caribbean Dollar,简称EC),集中管理外汇储备,实施中央银行职能,规范货币信用政策,促进并保持货币稳定,改善信用与汇兑条件和有助于成员国经济发展的金融结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其执行机构是货币委员会和董事会。货币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分别指派的一名部长组成,其职能是为银行制订货币与信用政策提出指导意见。董事会由10名董事组成,包括正、副行长和8个成员国分别委任的一名董事,董事会负责银行的政策和总务,行长是首席执行官,具体负责银行的日常管理事务。
东加勒比元的字母和国家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