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共和国
Weimarer Republik

继续更新中...
国家概况
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
代码 |
|
国旗 |
|
国徽 |
|
地理 |
|
首都 |
|
面积 |
|
语言 |
|
宗教 |
|
人口 |
|
历史 |
|
其他 |
|

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1871~1919)国旗

纳粹德国(Nazi Deutschland)时期1933-1945
货币概况
主币名称 |
|
标准符号 |
|
辅币名称 |
|
换算方式 |
|
纸币面值 |
|
铸币面值 |
|
铸币质地 |
|
其他补充 |
|
魏玛共和国
(德语:Weimarer Republik)是形容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之历史名词。由于共和国的宪法(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共和国于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成立。虽然共和国废除帝制,但仍然保留以前的正式国名德意志国家或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魏玛共和国之名词,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共和国的官方名字。 共和国是德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尝试,因十一月革命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与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仍然有效,但纳粹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德国Tegernsee地区发行的紧急状态币
中:德国紧急状态币 德:Notgeld 英:Emergency Money in Germany 主要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其后一段时间内,德国各地为应对战争和危机以代用券形式大规模发行的地方性纸币,类似的钞票也曾在奥地利等地发行。德国紧急状态币的货币单位有芬尼(pfennig)和马克(mark)。由于这类钞票种类繁多,存世量比较大,所以大多数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由于它们拥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而且钞票图案取材随意,色彩斑斓,所以这种钞票看起来落落大方,不拘一格,这令它受到许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德国紧急状态币材质
德国紧急状态币并非完全都是用纸做的,少数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和其他因素也发行了一些特殊材质的钞票,这包括:①皮革;②木头;③扑克牌;④布料;⑤金属等。这些钞票的价钱往往比一般的材质纸钞要高得多,因为它们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十分难以保存,是钞票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纳粹德国(Nazi Deutschland)
1933.1-1945.5正式国名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国(Groszlig deutsche Reich),又称第三帝国( Drittes Reich)。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间的德国,当时它处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的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第三帝国灭亡
1945年4月16日,苏军为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发起了柏林战役。经过近 二十天的激烈战斗,苏军以一百万大军的兵力击溃德国100万大军,占领柏林,希特勒被迫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宣告灭亡战役也是.希特勒自杀身亡。与此同时,苏军在进攻国会大厦时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盘踞在这里的近2000名德军不愧是第三帝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最后最后的精锐。苏军在以巨大的代价进入柏林市区后,30日下午3点30分,眼看无望翻盘的“御林军”,他们使苏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大厦的任何一角,都在进行激战。苏军靠着源源不断涌进大厦内的强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敌的抵抗。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 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朱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大决战———柏林战役结束。此役苏军俘虏德军42万人、杀死100万人,而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第三帝国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