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Zambia

继续更新中...
国家概况
代码 |
|
国旗 |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绿色,右下方的竖长方形由红、黑、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条相连而成,其上方为一只展翅的雄鹰。绿色象征国家的自然资源,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黑色代表赞比亚人,橙色象征国家的矿藏。飞翔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 |
国徽 |
中间的盾形图案由黑白相间的波纹构成,象征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盾形两侧为穿着工人制服的黑人男子和穿民族服装的黑人女子,象征非洲黑人的兄弟家庭。盾徽上端交叉着锄头和镐,象征该国的农民和矿工;其上的雄鹰象征赞比亚的独立、自由和国家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盾徽下端为绿地,象征肥沃的土地;绿地上的玉米象征农业和农作物;矿井和斑马象征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底部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一个赞比亚,一个国家”。 |
地理 |
面积7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高原地区。位于非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东北邻坦桑尼亚,东面和马拉维接壤,东南和莫桑比克相连,南接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西面是安哥拉,北靠刚果(金)、坦桑尼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000-1500米高原,地势大致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境按地貌分为五个区:东北部东非大裂谷区,北部加丹加高原区,西南部卡拉哈里盆地区,东南部卢安瓜—马拉维高原区和中部卢安瓜河盆地区。东北边境的马芬加山海拔2164米,为全国最高点。赞比西河流经西部和南部,河上有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刚果河(扎伊尔河)上游卢阿普拉河发源于境内。热带草原气候,分凉干(5-8月)、热干(9-11月)和暖湿(12-4月)三季。 |
首都 |
卢萨卡(Lusaka) |
面积 |
|
语言 |
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31种民族语言。 |
宗教 |
其中30%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农村居民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
人口 |
1055万(2005年)。大多属班图语系黑人。有73个民族。 |
历史 |
16世纪前后,班图语系一些部族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16世纪到19世纪,境内先后建立过隆达王国、卡洛洛王国和巴罗兹王国。18世纪末,葡萄牙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11年,英国殖民者将这一地区命名为“北罗得西亚保护地”,由“英国南非公司”管辖。1924年英国派驻总督进行直接统治。1953年9月3日,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现名马拉维),强行合并为“中非联邦”。由于3国人民的反对,1963年12月“中非联邦”解体。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实行内部自治,由联合民族独立党组成“内部自治政府”,同年10月24日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但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总统。1973年8月通过新宪法,宣布赞进入第二共和国。 |
其他 |
|
货币概况
主币名称 |
赞比亚克瓦查 Zambian Kwacha |
标准符号 |
原符号:KW.;K. 标准符号:ZMK |
辅币名称 |
恩韦(Ngwee) |
换算方式 |
1克瓦查=00恩韦(Ngwee) |
纸币面值 |
2、5、10、20、50、100和500克瓦查 |
铸币面值 |
1、2、5、10、20、25、50恩韦和1、5、10克瓦查 |
铸币质地 |
|
其他补充 |
|
赞比亚克瓦查由赞比亚共和国中央银行——赞比亚银行发行。 赞比亚原为英国殖民地“中非联邦”三成员之一,通称北罗得西亚,使用联邦通用货币“罗得西亚——尼亚萨兰镑”,与英镑等值。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宣布独立,成为赞比亚共和国。1964年11月成立中央银行赞比亚银行,并发行赞比亚镑,与旧币和英镑等值。1968年11月16日,发行十进位货币克瓦查,以2:1的比例收回赞比亚镑,确定克瓦查含金量为1.24414克,1克瓦查兑1.40美元。1971年12月6日,赞比亚宣布克瓦查不再钉住英镑,改以1克瓦查兑1.40美元固定比价与美元挂钩,但仍留在英镑区。1972年6月23日,英镑浮动后,赞比亚停止对英镑挂牌。1976年7月9 日,克瓦查与美元脱钩,改与特别提款权挂钩,中心汇率为1克瓦查兑1.0s479特别提款权,但仍以美元为干预货币,汇率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日公布的特别提款权兑美元比价计算。1983年1月7日,又与特别提款权脱钩,改与一揽于货币挂钩。1985年10月4日,克瓦查汇率由中央银行指导,以每周平均市场清算报价为基础制定。1987年1月23日,上述方式停止使用,并于2月2日再次钉住一揽子货币。3月17日赞比亚改为实行双重汇率制,官方汇率只适用于政府和国营企业的结算,及中央银行外币贷款的换算。其它部门的外汇结算使用市场汇率。市场汇率约为1克瓦查等于0.067美元。5月4日,赞比亚改为实行单一固定汇率,1克瓦查等于0.125美元。1988年11月9日,克瓦查贬值25%,并改为与特别提款权挂钩。1特别提款权等于13.4115克瓦查。
南罗得西亚
即今津巴布韦, 1890年津巴布韦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 1980年从大英帝国治下独立,名称随之废弃。 1953年至1963年曾是“英属中非联邦”(包括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的一部分。
北罗得西亚
殖民时期“赞比亚”的旧称。 1964年10月赞比亚独立后这一名称已废弃。
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联邦
(英文:Federation of Rhodesia and Nyasaland)或称中非联邦(Central African Federation ),是一个英国统治下的自治领;其范围大概包括今日的津巴布韦、赞比亚及马拉维三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帝国主义逐渐消退;欧洲各国列犟在非洲的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其中也包括了英属的北罗得西亚、南罗得西亚以及尼亚萨兰这三个地区。为了平息当地逐渐高涨的独立声浪,英国政府乃合并此三地、命名为“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于1953年8月1日正式成立。其目的是能够在当地的黑人民族主义者及位居统治地位的白人之间,采取折衷方式来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政治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