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继续更新中...
国家概况
代码 |
|
国旗 |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
国徽 |
为一只胸前有绿盾的鹰。相传这种鹰是先知穆罕默德统治地区古莱希部落的象征。鹰爪下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利比亚曾数次更改国名,但国徽上的文字一直未变。 |
地理 |
位于非洲北部。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侯,冬暖多雨,夏热干燥,1月平均气温12℃,8月平均气温26℃;夏季常受来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热风(当地称“吉卜利风)的侵害,气温可高达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00—600毫米。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干热少雨,季节和昼夜温差均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区。的黎波里1月气温8—16℃,8月22—30℃。 |
首都 |
的黎波里(Tripoli) |
面积 |
面积1759540平方公里。 |
语言 |
阿拉伯语为国语,在主要城市也讲英语和意大利语。 |
宗教 |
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占97%。 |
人口 |
609万(2005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 8%),其他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尔人。 |
历史 |
古代利比亚居民是柏柏尔人、图阿雷格人和图布人。公元前7世纪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公元前146年罗马人入侵。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的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10月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政府。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 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联邦制,改国名为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一“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政府,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又改现国名。 |
其他 |
|
货币概况
阿拉伯语: دينار
主币名称 |
第纳尔 |
标准符号 |
LYD |
辅币名称 |
迪拉姆(Dirhams) |
换算方式 |
1第纳尔=1000迪拉姆 |
纸币面值 |
0.25、0.5、1、5、10第纳尔 |
铸币面值 |
1、5、10、20、50和100迪拉姆 |
铸币质地 |
|
其他补充 |
|
第纳尔的名字来自于罗马帝国的一种被称为Denarius的银币。Denarius的意思是钱,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中也有同样来源的字。这个字的涵义在Denarius继承了Solidus金币之后变成了金币的意思。 利比亚原来使用的货币名称为利比亚镑,与英镑等值。1959年该国正式公布货币的含金量为2.48828克,官方汇率为1利比亚镑等于1英镑,又等于2.80美元。196 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利比亚镑未随同贬值,故对英镑改为0.857143利比亚镑等于1英镑。 1971年9月1日,利比亚政府发行新货币第纳尔,并以1:1的比率收回利比亚镑,含金量及官方汇率均维持不变。12月14日利比亚退出英镑区。12月20日美元贬值后,第纳尔对美元的官方汇率改为1第纳尔等于3.04美元,并允许4.5%的波动幅度存在,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度贬值后;利比亚宣布仍维持第纳尔的含金量,对美元的官方汇率改为1第纳尔等于3.37778美元。从1974年起第纳尔和美元的汇率一直固定在 1第纳尔等于3.3778美元的水平。 1986年3月18日利比亚第纳尔以1第纳尔等于2.80特别提款权的比率钉住特别提款权,实行管理、浮动有效汇率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