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继续更新中...
国家概况
代码 |
AZ |
国旗 |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浅蓝、红、绿三色。红色部分中间有一弯新月和一颗八角星,月和星均为白色。阿塞拜疆于1936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之后采用的国旗有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的红旗,旗面下部有蓝色宽边。在1990年8月宣布独立,1991年2月5日恢复1936年前采用的国旗,即上述的三色旗。 |
国徽 |
呈圆形。三个同心圆,颜色分别为浅蓝、红、绿,同国旗。圆面上有一颗白色八角星,星中心为饰物。圆周下边饰有麦穗、棉花。 |
地理 |
位于外高加索东南部。北靠俄罗斯,西部和西北部与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相邻,南接伊朗,东濒里海。土地面积为8.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13公里。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是阿的飞地,被亚美尼亚、伊朗和土耳其环绕。气候呈多样化特征,平原、低地为亚热带气候,7月平均气温为27~29℃,1月平均气温为1~3℃。山地为高原冻土带气候,平均气温分别为5℃和-30℃。 |
首都 |
巴库(Baku, fre) |
面积 |
8.66万平方公里 |
语言 |
官方语言为阿塞拜疆语,属突厥语系。居民多通晓俄语。 |
宗教 |
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
人口 |
834.7万(2005 年1月1日)。共有43个民族,其中阿塞拜疆族占90.6% ,列兹根族占2.2% ,俄罗斯族占1.8% ,亚美尼亚族占1.5% ,塔雷什族占1.0% 。 |
历史 |
公元3—10世纪被伊朗、阿拉伯哈里发国统治。9—16世纪建有希尔凡等封建国家。11—13世纪基本形成阿塞拜疆民族。11—14世纪遭受土耳其-塞尔柱人、蒙古鞑靼人、帖木儿的入侵。16—18世纪受伊朗萨非王朝统治。1813年和1928年阿塞拜疆北部归并入俄罗斯(巴库省、伊丽莎白波尔省)。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出现巴库公社。1918年夏遭受英国和土耳其的武装干涉,后来在苏联红军帮助下恢复苏维埃政权。1920年4月28日宣布成立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作为该联邦成员之一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成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阿塞拜疆地图年2月6日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同年8月30日,阿塞拜疆最高苏维埃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阿塞拜疆共和国。 |
其他 |
|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货币概况
主币名称 |
马纳特 манат |
标准符号 |
ISO 4217编号为AZN |
辅币名称 |
戈比 |
换算方式 |
1马纳特=100戈比 |
纸币面值 |
|
铸币面值 |
|
铸币质地 |
|
其他补充 |
马纳特于1919年至1923年期间曾短暂发行过。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于1992年8月15日开始发行新货币阿塞拜疆马纳特,1马纳特=10俄罗斯卢布。 2006年1月1日发行新马纳特。1新马纳特=5000旧马纳特。 |
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