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 500卢比 1992/1999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加里曼丹岛上与马来西亚(东马)接壤,伊利安岛上东邻巴布亚新几内亚,苏门答腊岛隔马六甲海峡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西马)相邻。国名释义:源于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别称: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国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歌》。国花:茉莉花。面积:1904569平方千米。民族:有100多个民族,爪哇族占47%,其他主要有巽他族、马都拉族、米南卡保族、马达族、马来族、亚齐族以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宗教:居民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佛教等。语言:印度尼西亚语为官方语言。首都:雅加达(Jakarta)。主要城市: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货币:印度尼西亚盾。历史:公元4世纪时,爪哇岛已先后建立几个王国。7世纪以今苏门答腊巨港为发祥地,形成室利佛逝王国,商业、文化相当繁荣,对外已有经济与文化交往,并为当时的佛学中心之一。9-10世纪版图扩及印度尼西亚西部各岛及马来半岛等地。13世纪末到14世纪,在爪哇兴起了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帝国,大体上奠定了现今印度尼西亚的版图。16世纪开始,先后遭西方殖民者侵扰。1596年被荷兰占领,开始了长达350多年的荷兰殖民统治,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8月17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宣布取消荷印联邦关系。1963年收复被荷兰占领的西伊里安。请参考东帝汶。与中国1950年4月13日建交;1967年10月30日两国外交关系中断。1990年8月8日起正式恢复外交关系。
国旗:白色象征自由、公正和纯洁。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早在十三世纪末叶,印尼历史上最强盛的东爪哇岛上的马诺巴赫王朝的就挥舞着红白旗实现了“万岛之国”的统一。此后,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运动中,印尼人民高举这面民族主义的大旗,同荷兰殖民者开展斗争。1945年独立后被正式定为国旗。 |